•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公司新闻

学堂公益沙龙——预防自杀讲座报道

来源: 发布::2018-05-06

       4月21日(周六)晚上7:00—8:30,主题“孩子—你生病啦”预防自杀公益沙龙如期举行,90分钟的沙龙讲座与讨论没有满足嘉宾的需求,延时到9:00结束。地点:香洲银桦路400号五洲花城澳洲园会所三楼唸镁怡快乐成长学堂。

       机构资深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师、十多年临床经验的车玉屏老师向在座的嘉宾介绍这堂沙龙题目的缘由,是出于4月18日晚接到一例自杀危机干预咨询求助电话后,考虑到一但一个人选择自杀成功,对于遗属、亲人等家庭,均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和侵略…,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并知道如何预防身边的人出现自杀苗头或行动得到及时帮助和干预,或基于专业的本能和个人的咨询经验及学习经验,于是就马上决定安排时间给以家长们举办一场关于如何预防自杀倾向(苗头)及危机干预的公益沙龙讲座,现在把讲座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据有关消息报道,中国93%有自杀行为的人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在每年8万自杀未遂者中,被进行心理评估的还不到1%。中国的自杀防御工作缺乏一个全国性的计划来协调,政府机构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够,缺乏财力支持,也缺乏有效的评估心理因素的工具,更缺少高素质的研究人员。

       第一环节:案例分析
       车老师给嘉宾们讲述曾经接待过的自杀未遂、自杀成功的其中两例经典案例,简单分析案例中求助者的自杀动机和诱因,两个经典案例的分析理论依据:
       一、自杀的心理动力学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一种失败的应对,这种失败可能起因于过度发展的超我,长期的心理冲突,向某一性心理发展阶段的退化或在某一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固结。他强调人生早年的发展对形成人格的决定性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自杀与抑郁症一样,是罪恶和侵略感转向自身的结果。”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人如果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就会产生无能、无望和抑郁的感觉;没有建立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人一生都将是无聊与空虚的,一旦问题严重到个体无法面对的地步,就可能选择自杀。
       最后根据相关的理论如何预防自杀及自杀的危机干预等重要事项及个人的一些建议分析给大家。
       
       第二环节:分享相关知识
        一、相关信息
       1、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指出,自杀成为15~44岁年龄段人群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每天平均有3000人死亡,而且每一个死亡者还对应着20个甚至更多的自杀未遂者。
       2、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8.7万人自杀,几乎占全球自杀人数的3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调查统计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34岁的年轻人群中,自杀更是列为首位死因,其中大学生自杀现象尤为突出。    
       二、自杀带来的后果
       如果一个人用自杀的行为结束了生命,可能导致50个人的终生痛苦,关系到他的直系亲属、朋友和同学,这些人终生都会有一个阴影,特别在春节、中秋节、清明节、死者的生日和忌日里,更是念念不忘, 愁断肝肠。
       自杀是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一种针对自己的自我推毁性行为,也可以是一种面向別人的成胁、恐吓和报复行为。
       三、自杀的危险信号灯
       行为观察是发现自杀危险信号的主要方法,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有学者对自杀征兆总结了11项:
      1、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无价值感中。
      2、易激惹、过分依赖,持续不断地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3、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4、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
      5、无缘无故的生气或与人对敌。
      6、酒精或毒品的使用量增加。
      7、行为紊乱或古怪。如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频繁洗澡,看有关死亡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
       8、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减,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卫生状况下降。
       9、作文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死亡。
       10、任何书面或口头表达出的内容像是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信息)中流露出来。
       11、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四、自杀的危机干预措施(原则)
      (一)五要:
       1、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机而来的暴风疾雨般的情绪要有心理准备;
       2、给当事人充分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发事件及严重程度。不要试图消除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沮丧感;
       3、必要时询问客观问题,主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
       4、要直接面对事情,不涉及深层次及潜意识原因(这些留待以后);
       5、可向社区、医院、法律等机构求援。
      (二)、十不要
       1、不要对求职者责备或说教;
       2、不要批评求职者或对他的选择、行为提出批评;
       3、不要与其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4、不要被求职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
       5、不要否定求职者的自杀意念;
       6、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
       7、不要分享求职者的行为或对其行为进行解释;
       8、不要让求职者保持自杀的秘密;
       9、不要把自杀的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浪漫的、神秘的,以防止别人盲目仿效;
      10、不要忘记跟踪观察。
(文字内容摘录《大学生自杀与危机干预/王明旭等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防止产生绝望的土壤。
       
       第三环节讨论和建议
       一、心灵养分分享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经典论述:“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那么什么是最大的生存恐惧呢?很简单,就是绝望,就是一个人对现状或未来彻底失去生存勇气的绝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社会要想防止自杀,首先要防止产生绝望的土壤。
       二、嘉宾建言:
       一位热情和爱好心理学的准爸爸从市外出差准时赶回来参加沙龙,并积极地发言和探讨孩子心理需求,分享夫妻感情纠结等问题出现时,大人如何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等的个人看法和心理研究心得。认为夫妻不论离婚或再婚,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影响要作为一个考虑因子,单纯的个人需求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身健康发育与成长。
        三、车老师给家长一些建议:
       1、从家庭成员做起,关爱孩子,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心理安慰。比如孩子的情绪变化大,不稳定或闷闷不乐,焦虑与恐惧可能不会用语言表达,往往压抑转换到到躯体或行为上带来变化,如:经常生病、经常性的考试前感冒发烧、拉肚子、受伤等等;容易发怒和破坏性或攻击性冲动行为;
2、适当的压力会带来动力,过度的压力会使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给孩子讲英雄故事,分享父母的成功的抗压能力故事,灌输积极的人生观;
       3、危机有可能是转机。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验困难的经历,遇到考试失败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家长用安静的心和平静的态度,聆听和鼓励孩子讲述失败的原因或事件的发生前后过程,责备、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想表达的或想寻求帮助的积极性和动机的心扉大门给关上;
       4、培养责任感和光荣感,让孩子学会负起学习责任和的积极态度。从小事开始培养,比如孩子的书包,上学、回家的路上,是大人背还是让孩子本人背?查字典,是由孩子本人查找还是家长代劳?家长可能认为帮孩子做事是给孩子减轻负担、节约时间,其实家长的代替会给孩子传递学习责任是爸爸妈妈的事情,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会感觉自己能力不足或爸爸妈妈不相信我,形成依赖或自卑心理;
       5、大人的事情让大人处理,过早地让孩子对父母的优点、缺点总结与评价会让孩子有心理恐惧和心理负担。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珠海市镁怡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车玉屏
咨询热线:0756—2527806
网  站:WWW.ZHMYXL.COM
邮  箱:1853104899@qq.com
地  址:珠海市香洲银桦路400号五洲花城澳洲园会所三楼1-3号房

-